日韩欧美视频在线_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_欧美日韩午夜大片在线观看

  • <bdo id="cx6rv"></bdo>

    <ruby id="cx6rv"><strike id="cx6rv"></strike></ruby>
    <address id="cx6rv"><var id="cx6rv"><strike id="cx6rv"></strike></var></address>

    你知道的江西,你不知道的江西茶(一)
    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    下載APP 下載APP
   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    一頭大象-普洱茶

    你知道的江西,你不知道的江西茶(一)

    眾所周知,江西歷史上曾產(chǎn)生多種多樣的名茶名牌,有的名茶隨時代變遷、社會發(fā)展等原因,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,而有的名茶則一直活躍在我們的杯中。

    江西除了已然盛名在外的茶外,還有哪些好茶呢?它們在歷史上又是怎樣的存在?獲得過哪些榮譽與地位?滋味如何?今天,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我們應(yīng)該知道的江西茶。

    1

    泉港龍爪

    產(chǎn)區(qū):江西銅鼓縣

    品類:條形工夫紅茶

    制作:采細嫩芽葉經(jīng)萎凋、揉捻、發(fā)酵、整形、初烘、攤涼、復(fù)烘、去末、揀剔而成。

    特征:形似鳳爪,緊實微彎,色澤烏潤,蜜香高長,滋味甘醇,湯色紅亮,葉底紅勻。

    歷史:研制于明嘉靖年間(1522~1566),光緒三十年(1904年)列為貢茶。《銅鼓縣志》記載:“每年送禮部薦新茶芽二十三斤八兩。”但早已失傳,后逐步恢復(fù)生產(chǎn)。

    2

    川汰雀舌

    產(chǎn)區(qū):江西婺源縣

    品類:尖形炒青綠茶

    制作:在谷雨后采1芽1葉的原料,用手工制作,經(jīng)炒片(殺青)、揉茶、炒生坯、烤鍋青等工藝制成。

    特征:條索緊結(jié),色澤綠潤,具有濃厚的栗香,滋味鮮醇,沖泡后芽葉徐徐伸展,形如雀舌而得名。

    獎項:1985年榮獲江西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名茶。

    3

    窩坑茶

    產(chǎn)區(qū):江西贛州市南康區(qū)南嶺山服北端的浮石、蕉溪一帶。

    品類:彎曲形炒青綠茶

    制作:在清明前后開始采摘新芽、標(biāo)準為1芽1葉,加工工藝分為殺青、揉捻、烘干、搓團、攤涼、足干、揀剔7道工序。獨特品質(zhì),主要在“初干”和“搓團”2個工序中形成。

    特征:外形條索纖細,形曲呈螺狀,顆粒近似珠茶,又似眉茶,芽毫隱藏;色澤翠綠,綠中帶白;香氣持久。

    歷史:始于三國年間,宋代最盛。據(jù)南康縣《文藝志》記載:宋時蘇軾謫官廣東,路過南康,舟至浮石時,曾寫有“浮石已干霜后水,蕉溪閑試雨前茶”的詩句。這里所指的“雨前茶”就是早期的“窩坑茶”?!段乃囍尽酚州d:“蕉溪水源出窩坑,夾溪青松翠竹,彌望煙云,產(chǎn)茶綠淡,香新,味清品。”說明當(dāng)時茶已負盛名。

    4

    云林茶

    產(chǎn)區(qū):江西金溪縣黃通鄉(xiāng)關(guān)王村云林源

    品類:針形半烘炒綠茶

    制作:在谷雨前一星期左右開始采制,以1芽1葉初展的幼嫩芽葉為原料,采摘芽葉嚴防發(fā)熱紅變,手工制作過程分殺青、揉捻、炒坯做條、提毫、再烘提香等5道工序。

    特征:外形條索細緊,色澤翠綠,白亳顯露,香氣清幽高雅。

    歷史:金溪產(chǎn)茶始于宋代,清乾隆十六年(1751)和同治九年(1870)《金溪縣志》上都有關(guān)于茶事的記述。如乾隆志載:“試茗泉在躍馬泉旁?!蓖沃据d:“翠云山,日翠云關(guān),中有……躍馬泉、嗚玉泉、試茗泉……宋王安石、陸九韶、陸九齡并有詩?!笨h志還記有:該縣1260~1264年間“承擔(dān)茶稅120余貫”。

    5

    大畈靈山茶

    產(chǎn)區(qū):江西婺源縣大畈鄉(xiāng)靈山金竹峰

    品類:綠茶

    特征:油潤翠綠,湯色清澈明亮,聞之清香撲鼻,香氣久凝不散,飲后回味甘醇、沁人心脾。

    歷史:原是碧云庵眾僧尋來周邊茶樹自栽、自采、自制、自用。明嘉靖年間(1522—1566),大畈人汪鋐在京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時,曾以種植于家鄉(xiāng)靈山北側(cè)金竹峰的茶葉,獻與世宗皇帝品嘗。朱厚熜見該茶色澤翠綠,湯清味醇,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,凝結(jié)不散;一時龍顏大悅,當(dāng)即欽賜“金竹峰”匾額差人送至靈山,并降旨定為“貢茶”。

    互動: 你知道,江西還有哪些歷史名茶嗎?

    來源:贛茶

    如有侵權(quán) 請聯(lián)系刪除